在万宁市山根镇大石岭村的东星斑养殖厂内,1月28日晚间,一尾尾活泼的东星斑在清澈的池水中自由游动,形成一幅美丽的水下画卷。养殖户邢增苗身穿专业的防水胶衣,正在忙着为鱼儿投料、换水,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无比熟练,洋溢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专注。邢增苗不时抬手从水中捞起一条鱼,掂量几下,脸上挂着的笑容无不流露出他对未来丰收的期待。“再等半个多月,这池鱼就能上市了。”他说道,声音中满是自信与骄傲。
在邢增苗的养殖场内,共有100多个养殖池,每个池子养着近400条东星斑,依照目前每斤110元左右的出塘价,钓起这一池鱼的总价值可达到4万多元。对于东星斑这类美味的市场需求,邢增苗心中有底:“我们的市场大多分布在在福建、上海等地,需求量非常大,且由于我们的养殖技术日趋成熟,销路基本上没有问题。”
山根镇历来以“靠海吃海”的传统闻名,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海水养殖逐渐演变成了当地的重要经济产业。东星斑、斑节虾、东风螺等特色水产品,不仅让山根镇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,还培养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养殖能手。目前,山根镇的工厂化养殖面积已达到1200多亩,年产值高达6亿元。
2024年,万宁正式被授予“中国东星斑之乡”的荣誉称号,这一殊荣为山根镇的东星斑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近年来,山根镇实现了与集美大学共同建设国家级“科技小院”,并吸引海南大学海洋学院设立实践基地。此外,还邀请中科院南海所的科研人员常驻指导。这些积极的举措,不仅推动了海水养殖产业的产学研合作,同时也开启了“政府+企业+院校”协同发展的新模式。
“截至目前,万宁高值海水种苗科技小院已成功实现33种高值海水观赏鱼虾的人工繁育,其中20多个品种为国内首次突破。”山根镇副镇长李启运如是说。展望未来,山根镇将继续推动养殖户向规模化、工厂化方向发展,借助政府、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联合力量,不断的提高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层次与质量效益。
在除夕夜的养殖厂内,邢增苗忙碌的身影和池中嬉戏的东星斑形成了和谐的画面。这些水中“红玫瑰”不仅承载着山根镇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,更是万宁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真实写照。随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和技术的不停地改进革新,未来的山根镇将更加璀璨夺目,其海洋经济发展前途令人期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